本作品曾收录于David Weldon所著专论,《至美之像:Speelman收藏永乐宣德佛教造像》,出版于1996年《亚洲艺术》,页64-73。此尊为八面十六臂双身形象,八面各有三目,头皆戴花冠,表情欣喜欢快,同样带有明确记年的明永乐喜金刚像颇为罕见,另有三尊明永乐御制喜金刚铜鎏金像存世,一尊位于西藏江孜白居寺,另两尊藏于拉萨布达拉宫,然此三尊立像尺寸相同,面部带有泥金,发填赤色,形态纤长瘦削,尺寸较本尊略小,神像体态之饱满程度以及雕刻之精美程度远不及本件,载于Ulrich von Schroeder所著《西藏佛教造像·卷二》,2001年,第1258-9页,图版第347C-F。
此尊为八面十六臂双身形象,八面各有三目,头皆戴花冠,表情欣喜欢快。握持嘎巴拉碗的吉祥喜金刚像,于文献上刻有永乐年款者仅见三尊,西藏拉萨二尊,江孜一尊(参见Ulrich von Schroeder,2001,P.1258-9.347C-F)。造型华丽、细节精致细腻、做工栩栩如生的动态处理,使这尊喜金刚成为永乐宫廷造像中的佼佼者。此喜金刚造像乃精心制作的绝世精品,嘎巴拉碗内动物的身形清晰可辨,包括狮、猫、诵经僧侣、单峰骆驼、马、牛、驴。主尊的中央双手交握嘎巴拉碗,同时拥抱无我佛母,碗内盛有立姿大象与持转法轮印的僧侣。这尊喜金刚双身像,佛父与佛母亲密相拥,身躯右倾呈战斗立姿,环形手臂构成完美的扇形结构。喜金刚与亲密相拥的伴偶,两者于身体裸露处配有骷髅项串与人头项链。他们面容神情丰富,据说当双唇开启时会射出震动山谷的宇宙原音「吽」。佛母名为「无我母」,是智慧的化身,她的左手持嘎巴拉碗,钩住佛父的颈部,右手高持金刚钺刀。台座上被踩踏的四位魔剎,是死亡的化身,表示降服邪恶和无明,他们于胸口处撑住主尊的身体。下为覆式莲花座,上下缘皆饰联珠纹,莲瓣细长饱满,圆润美观,制作规整。喜金刚是萨迦派重要的守护圣尊,如此重要的作品当时定是用来献给萨迦的上师或寺庙而铸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