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 版
1.《支那名画宝鉴》,第551页,大塚巧艺社,1936年。
2.《唐伯虎画集》,何政广、冯振凯编撰,图47,台北,雄狮图书公司,1974年版。
3.《吴门画派》,林秀芳、温肇桐编撰,台北,艺术图书公司,1985年版。
4.《中国美术史纲要》,谭天编著,图100,第477页,五洲出版社,1988年版。
5.《宋元明清名画大观》(上),第104页,(溥伒君藏),扬州,广陵书社,2005年版。
| 钤 印 唐伯虎 题 识 石林消夏图。晋昌唐寅。 鉴藏印 怡清堂、雪斋鉴赏、陈鸿纶鉴、白沙陈氏珍藏 签条 溥伒题 唐六如石林消夏图。己未仲秋重装,雪斋主人识。 钤印:邃园 说 明 溥伒旧藏。溥伒(1893-1966),字雪斋、学斋,号松风主人。幼年饱读诗书经史,能文善赋。与两位弟弟,溥佺及溥佐,均以画成名。辛亥革命后,以书画为生,并任辅仁大学教授兼美术系主任。1949年后受聘为北京文史馆官员、北京画院名誉画师。
按 语 唐伯虎的山水画与他老师一样,师承的主要是南宋院体,李唐、马远、夏圭、刘松年都有所取法,但早年亦上溯北宋郭熙的画法,对元人王蒙亦有兴趣。所以他的画既有南宋院体状物象形的能力,又笔力健举,造型峭拔峻伟而很具若可游居的真实之感。又因师承郭熙、王蒙等画法,加以腹有诗史,其画就别有一种潇洒俊逸的风神韵度,在明中期画坛独树一帜,有沈、文、唐、仇,“明四大家”之美称。 此图写石林消夏,画的似是吴门天平山景色。近处平岗乱石,泉流淙淙流向山外,茂林板桥之上,有高士扶杖入山,不远处一红衣士人正回首相呼。岗后悬崖斜出,危峰入云,泉流奔泻。境界高旷幽绝,画法秀润,虚实生发。石法用小斧劈细皴密擦,间用长线轻松勾勒,尚有周臣遗规。而石上高耸的乔木,则与文徵明画法相近。唐伯虎年轻时与文徵明极友善,又极佩服其人品学问,尝一度愿意委屈身份拜文徵明为师,故早年吸收文徵明画法自在常理之中。画上落款未记岁月,从画法论,似是其较早时期的作品。
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,详情请见本图录《保税拍品竞买须知》。
行情参考
全球价格指数
2018.12
270.19
+0.00%
古代价格指数
2018.12
172.72
+0.40%
唐寅(1470)
书画价格指数
2018.12
538.78
+20.40%
|
---|